您好,欢迎来到东商网!
东商网

二十年品牌

1对1服务

0769-33810128

9:00-18:00(工作日)
东商网
服务热线:0769-33810128

    首页 新闻中心 平台公告 【东莞日报转载】“双十一”大战 促垂直电商变阵

  • 【东莞日报转载】“双十一”大战 促垂直电商变阵
  • 2012/11/24 14:20:35      东商网      2145

        “双十一”疯狂促销后,电商应考虑将当天庞大的流量价值最大化,留住受促销因素驱动的冲动型消费者,促使消费者对品牌实现从价格到价值的认可

越演越烈的电商价格战,让这个本该专属阿里的“天猫节”,成了众电商的火拼日。京东、苏宁易购、亚马逊中国、国美、易迅等都纷纷加入,“光棍节”之战终于将延续了一年的电商价格战推至高潮,也是显示平台在行业的排位和影响力的风向标。

“双十一”促销大战,短短24小时,中国电商业又创造了一个奇迹:据天猫商城提供的数据显示,“双十一”当日天猫和淘宝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,而这两项数据去年仅为33.6亿元和18.4亿元。其他几家参战的电商,如苏宁、京东、亚马逊等也都斩获不菲。

在这一次促销大战中,天猫、京东、苏宁易购的快速崛起和网购用户的集中消费,相信会挤压很多垂直类B2C的生存空间。预计2013年前后,有更多中小B2C电商网站裁员、倒闭。过去两年,平台商市场份额的变化给垂直电商带来了越来越少的机会。据上市公司当当季度财报显示,过去两年,由于品类扩张较慢,市场保守、资金不足,当当这个以图书起家的电商并没有在百货、母婴、服装等这三大重要品类上占据一席之地,其在自主销售式B2C中的市场份额也从2010年的8.9%跌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3%。当当的被边缘化是一个典型的例证。

对于很多的垂直电商来说,淘宝、京东、苏宁易购等的巨大流量及相对较低的流量成本、相对成熟的商业生态,让他们可以较小的成本来获取较多的成长。

最近一年,鞋类知名的垂直电商都在转型。乐淘转型做自有品牌并且一连推出5个鞋类品牌,好乐买加进了服饰品类,名鞋库定位为“供货平台”,并用自己传统供应链的优势开发自有品牌。这些垂直B2C大多数从互联网起家,对产业链供应缺乏精准把握。在转型时,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加入开放平台。一年多前,天猫、京东、亚马逊、当当等纷纷推出开放平台,广邀天下垂直B2C入驻。其中,平台的用户数量、基础设施、交易体量较好的天猫、京东的开放平台效果较好。如今,乐淘投入大量精力做天猫旗舰店。好乐买、名鞋库之前就有淘宝店,其后又开设了天猫旗舰店。这些天猫店都给鞋类B2C带去了现金流。

相比之下,其他开放平台用户数量、交易体现并不大的平台则不尽如人意。目前,由于淘宝在整个B2C行业占据了半壁江山,这些独立电商品牌目前依赖天猫是一个明智的选择,但未来可能会患上过度依赖的风险,但天猫平台也暴露着一定的问题:1、数量众多的天猫网店很难管理商品供应链,很多的商店出售商品的品质、真假难以保证,经常出现网购用户反馈买到假货的现象;2、不支持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,特别是大额的家电类型的商品,而京东这方面就很有优势,让用户零风险购买大额商品。并且没有自建的物流体系,目前规模较小的社会化物流还跟不上电商的节奏;3、天猫平台的收费越来越多,金额则越来越大,入场费、交易佣金、商品保证金,还有很多相关活动的费用等,对很多中小型网商而言,其在经营成本中占比相当高,已跟目前存在的大型商场的规则没什么大的区别。天猫如果再如此强势压迫,估计很多网店可能出逃。

目前,“双十一”已经成为整个电商行业的集体盛宴。它成为电商打价格战促销的最佳噱头,绝大部分电商平台、垂直电商、传统、网络品牌、网店都想分一杯羹。“双十一”的促销影响力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还将持续发酵,将极大地扩大网购群体和网络零售额,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消费者购物的网购化习惯。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线下商场、品牌厂商拓展网购的市场,将会有更多的依靠自身优势的行业、区域、垂直领域的平台商诞生。

“双十一”促销大战,笔者认为这种掠夺式促销让不少消费者在新年来临前提前消费,存在透支现象。但对于整个消费市场而言未必是好事,任何市场都应该是良性有序的发展,严重的透支就像暴饮暴食。快要来临的圣诞和新年消费力度也许就没这么大了。而消费者一旦养成对“流血”促销的热衷,将降低其对平台的忠诚度,各大电商为赢得人气和销售额,也将被促销手段绑架,形成“非促不买”、“不促不销”的局面。“双十一”疯狂促销后,电商应考虑将当天庞大的流量价值最大化,留住受促销因素驱动的冲动型消费者,促使消费者对品牌实现从价格到价值的认可。沉淀到忠诚的用户才应是电商及品牌商促销活动的最终目标。

信息来源——东莞日报:http://epaper.timedg.com/html/2012-11/19/content_1048435.htm


1999-2018  版权所有:捷联科技  软件著作权登记号:2010SR050673  ICP编号:粤ICP备05007369号-3  经营许可证编号:粤B2-20110257  食品经营许可证  常年法律顾问:魏龙律师